3月21日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首次访华的德国总统高克共同出席了2016中德青少年交流年开幕式,中德两国友好交往迎来新一轮高潮。习主席2014年3月访德时首次提出加强两国青少年交流的倡议,德方积极响应习主席倡议。两年间,中德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发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,展现了中德两国青年人之间日益加深的友好情谊。
图为德国小朋友在孔子学院学习用毛笔写自己的中文名。田园供图
图为天文馆旁小学的孩子们,在中文之夜包饺子。田园供图
歌声架起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
伯乐高级文理中学位于德国鲁尔工业区腹地埃森市中心,是欧洲德语区最早的12所公立高级文理中学之一。2014年3月底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来校访问。在回答同学们如何学好汉语的提问时,她鼓励大家通过多唱中文歌来学好汉语。
在汉语教师张云刚的积极努力下,该校成立了中文合唱团。由于该校早在1994年就开设了汉语兴趣班,2008年将汉语设为高中毕业考试科目,因此该校的汉语教学基础非常扎实。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,初具雏形的中文合唱团首次在学校开放日上登台亮相,就立即引起了轰动,并于同年7月初,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德语言年闭幕式,演唱了脍炙人口的中德两国歌曲,受到两国总理的接见。近年来,随着中国教育部、国家汉办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力支持下,该校中文合唱团开始向正规化的方向迈进,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专家不断对合唱团进行专业的科学训练和指导。目前,伯乐中学的中文合唱团已在鲁尔区小有名气,无论是鲁尔区的春节联欢晚会,还是该区孔子学院成立周年的庆典,乃至杜塞尔多夫总领馆的开馆仪式,都可以听到他们传播中德友谊的歌声。
虽然合唱团的同学们都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中文歌曲,但是大家都热情高涨,通过唱歌加深了对中国文化及艺术的了解和理解。作为中文合唱团,同学们不仅仅是单纯地演唱中文歌曲,而且非常注重中德两国文化在音乐中的交流和融合。合唱团的很多中文歌曲都会在演唱中引入德语桥段,而且德语歌词都是合唱团的同学们自己编写或者翻译的。
合唱团的马克同学说:“我一直以为,当时观摩我们汉语课的时候,彭老师告诉大家可以通过多唱中文歌来学好汉语,只是一个礼节性的建议,谁知通过对中文歌曲的学习和演唱,我的发音真的好了很多,而且通过歌词还学习到了很多汉语中优美的词句。”很多合唱团的同学都有和马克一样的感受和经历,不仅语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,而且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深刻了很多。
学习汉语要从娃娃抓起
记者了解到,柏林天文馆旁小学的汉语课堂至今已进入了第六个年头。该校负责汉语教学的严一玲老师说,自2011年起创办中德双语全沉浸式教学,到2013年开展“感知汉语”项目,中间经历了很多的尝试和变化。在家长、老师和使馆教育处及国家汉办的支持下,该校的汉语课已经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课堂。
目前,该校的汉语课堂有20多名学生参加,他们来自全校不同年级和班级。尽管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中文背景,但他们都对学习汉语有着浓厚的兴趣。在学习时,按照程度的不同,孩子们被分成3个组,每个组一周有两个课时,每个课时里再分成一两个学习小组,这样的教学可照顾到每一位孩子,更好地实行“小班小课”教育。学校的汉语助教还在下午提供课后作业辅导的中文对话时间。为了使孩子们充分地体验、感知汉字象形文字的图画美和汉语的音韵美,学校普遍采用“唱一唱,画一画”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。孩子们在“唱”中练说话,在“画”中练写字。
为了让家长孩子更好地了解感受中华文化,学校每年都举行新春“中文之夜”联谊活动,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。通常,孩子的兄弟姐妹和爷爷奶奶也会一起参与。大家一起包饺子,贴春联,表演中文歌曲,做猜谜、传话等各类游戏,载歌载舞,热闹非凡。柏林的RBB电视台还采访和拍摄了该校的中文课堂,并在节目中播出。
此外,近年来德国各地孔院纷纷设立了“汉语体验日”,邀请感兴趣的德国小朋友到孔子学院来感受汉语。从学习用毛笔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开始,许多德国小朋友开始慢慢喜欢上了方块字。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对学习汉语表示了浓厚的兴趣,而这些德国学生家长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的理念:“学习汉语也要从娃娃抓起。”
刚刚结束访华的德国总统高克在访华期间说道:“我的访问是一次友好访问,旨在继续巩固两国之间长期的信任关系。”如今,中德两国友谊的传承和发展落在两国青少年的肩头。目前,一系列两国青少年交流活动仍将紧锣密鼓地展开,正如2016中德青少年交流年的主题词描绘的那样:“交流、友谊、未来。”
(本报柏林3月26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)